2022-07-11 03:13:34
“白话英语”系列文章总目录(截至2016年)
英语单词的音、形、义,究竟哪个最重要?在中小学英语学习中,这有什么借鉴意义? - 白话英语0118
三个栗子,两条原则,帮你区分英语形近词! - 白话英语0117
熟词生义,难免碰到,反复查询,最后剧情反转了 - 白话英语0116
精品原创,敬请随手转发。感谢!
------------------------
近些年来,“用英语思维”、“think in English”这样的要求,似乎声音越来越响亮。大学生学英语,要用英语思维;中学生、小学生学英语,要用英语思维。就连自学英语的朋友,也要用英语思维了。一时间,“用英语思维”似乎成了通关的口令,不会念的学生就被挡在精通英语的大门之外,不得入内。
然而,“思维”和“听、说、读、写”这几样活动比起来,毕竟显得那么抽象而不可捉摸。我用英语思维了吗?怎么才能用英语思维?
感觉好难!
今天,本太白就结合自己的若干体验,来解析一下“用英语思维”究竟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科学合理地“用英语思维”。
一、“用英语思维”的三个层次
1、不借助汉语意思的中介,听到英文直接想到对应的事物
这是用英语思维的第一步。由于我们生活在中文环境中,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但也有一些情况下,我们能够有这样的体验。
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我很喜欢玩一款电脑游戏,《暗黑破坏神2》。这款游戏里兵器种类繁多,每种兵器用鼠标拿起、放下,都配有有个性鲜明的声音,或者“铛铛”,或者“叮咚”,没有重复。
display of swords in Diablo 2
有一种剑,是带波形的,英文名francesca,就是像上面图片中下排右二,比这种波形还要更弯曲一些。其他各种刀,英文名叫什么,中文名叫什么我都知道,就是这种刀,我查不到它的中文名。故,每次见到这种刀,我就只能想到francesca这个英文名字。
我想,这应该就叫“用英语思维”:think of the sword only in English.
何止这种刀,其他的刀剑虽然我也知道中文名,但我是把游戏的界面设置为英文的,所以看到刀剑一般也就反应出英文名来。特别是,一听到对应的声音,我就能反应出是哪种刀或剑。有一次我弟弟玩这个游戏,我在旁边看书,听到他在用鼠标把这些兵器拿起、放下,我就一个个英文名报出来,小弟也是心悦诚服。
听到英文单词,直接反应出对应的人事物,或者反过来也行,这都是用英语在思维。当然,这仅仅是用英语思维的基本层次,掌握起来不难,许多朋友学到英语的中高级阶段,查字典、查资料都是用英文环境,这样的思维就自然而然形成了。
2、英语句子、篇章,能够按照英语语言习惯来组织、生成
英语和汉语由于迥然不同的历史发展轨迹和民族特性,在语言上也表现出大相径庭的组织结构。这方面两种语言的区别很多,这里我仅举两个例子来说明:
他这个人不太爱说话。(主干是动词“说话”,只是不太爱,仍然是动态)
He is a man of few words. (主干是系表结构be+名词短语,属于静态)
------------------------
我派小林去机场接你回来参加会议。(连续多个动作主语各不相同,但也不加说明,反正,你懂的)
I'll have Xiao Lin meet you at the airport, and then you can come with him for the meeting. (各个动作主语是谁,泾渭分明)
当然,英语中也不是没有这样的连动句,比如:
这首歌开端第一句“There was a farmer had a dog, and bingo was his name, OH!”,and前面就是一个并不符合英语语言规范的连动句,但这首儿歌许多年传唱下来,也没有谁去纠正它。只是英语中这样的句子毕竟属于少数,不像汉语中俯拾皆是。
能够按照英语语言的习惯来组织句子、组织篇章(因篇幅问题,篇章这里就不举例了),是“用英语思维”的进阶层次。绝大多数朋友在这个阶段会停留很久,这里的疆域极其广大,要探索很久,才能基本弄清楚。
3、探讨英语世界的人事物,能在了解英语世界的基础上加以理解
Nor need we agree about everything: Europe or Brexit, Edinburgh or Glasgow, Labour or Tory or SNP or even about something important: Rangers or Celtic. (laughter)
我们也不需要就一切都取得一致意见:留欧还是脱欧,爱丁堡还是格拉斯哥,工党、保守党还是苏格兰民族党,甚至关于很重要的事情也不必一致:支持流浪者队还是凯尔特人队。(笑声)
往往我们听到英语录音、视频中的笑声或看到文字中的laughter时会不明白都在笑些什么,这就是没能“在了解英语世界的基础上理解”英语世界的人事物。上面这段话选自BBC瑞斯讲座2016年第二讲“国家”,我想看了翻译大家就大致明白了,原来大家笑的是:演讲者把苏格兰足球超级联赛中的两大冠军竞争者——格拉斯哥流浪者队和苏超凯尔特人队——拿出来和前面的重大事项并列,说支持哪个队比支持前面的哪个选项更重要。这显然是在夸大,但也生动地说明了在苏格兰的社会生活中,足球的重要性有多高。如果不知道这一点,就难以理解听众们为什么会发笑。
Rangers vs. Celtic
一般来说,能听懂英语笑话、尤其是英美人相互交流中所开的玩笑,是达到这一层次“用英语思维”的重要标志之一。这个层次往往需要英语水平和综合知识水平达到较高才能做到,并且即便已经较高了,不继续学习,也很难说就能一直保持这样的能力。
以上三个层次,基本上勾勒了英语学习进展的三个阶段。事实上,即便再高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也很难完全摆脱母语的影响,要完全做到这三个层次中的任何一个,都是不太可能的,只能是不断努力去力争达到更加成熟、圆满的境地。
二、“用英语思维”,不如用英语“听说读写”
上面说了许多,其实无外乎在听、读、说、写英语的时候不借助于汉语的中介,直接用英语的词句和人事物相对应,在充分了解英语世界风土人情的情况下对英语所描述、记载的人事物有更准确、更深入的理解。思维不思维,不好捉摸,也不应该作为一个考虑的对象。
这就好比做饭的时候“煎炒烹炸”,总要用到盐,但没有哪个烹饪学习班或者哪套烹饪教材会反复强调:要用盐调味!——这是当学员傻呀!
I would translate this as "cook camp"
事实上,只要英语的“听、说、读、写”四项活动,以及包含这四项活动的其他综合性活动(如英语角、英语书信来往、英语戏剧表演等),都能用英语直接进行而不是借助中文翻译,那么在这样的活动量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用英语思维”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就好比最开始当厨师、做菜可能会忘了放盐,但久而久之,盐油酱醋都将不再是问题。
以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活动带动抽象的思维,这是“用英语思维”的必经之路。甚至可以这么说:并不存在一个单纯的“用英语思维”,用英语思维总是渗透在用英语、不借助母语进行的各种语言、交流活动之中。
三、“用英语思维”跟交通规则的类比
世界上能跟语言相比的东西不多,交通规则是少数这样的东西中的一种。两者都不是有了人类就出现了的,都是在人类智力、社会生活发展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出现的;语言和交通规则都需要一定地域范围内全社会的遵守;两者都可以用声音、文字、图像乃至手势来表达……
那么,让我们找找有没有跟“用英语思维”类似的例子。我们的思想如同探照灯光,扫射在交通世界的角角落落……找到了!
"Zhao Dao Le" in English
在英国开车,虽然直行、拐弯、掉头、变道、倒车、侧方停车等动作跟在中国一样也都有,但所有这一切都建立在“车辆靠左行驶”的规则之上,如果记错了,会有不小问题的。这和听说读写都要“think in English”的要求,是何等神似!
那么,在中国开车开了十几二十年的人,到英国要换到靠左行驶,能迅速适应吗?我没有过这样的体验,但凭常理推断,应该是不容易改过来的。至少,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培训吧!如果有具备这方面经验的朋友,请留言谈谈具体情况。感谢!
同样道理,不难想象,我们身在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要把思维换成英语思维,除了尽可能多地直接接触英语,还能有什么办法呢?think in English,不如listen to English、speak in English、read English、write English来得更简明扼要!
四、think in English这个要求究竟是怎么来的?
总结前文,其实“用英语思维”就是“英语学习、运用中尽量脱离母语中介”,“直接运用英语完成交流任务”。本来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说得这么复杂呢?我想这里的来龙去脉不妨理一理。
设想一个中国学生来到美国,一时间难以适应当地的语言——英语,被送进了语言培训学校,要从这里毕业后才能到大学去读书。老师努力教呀教呀,但语言学习毕竟是需要时间的,这位老师不够耐心,于是对总是掌握不了英语句型结构的学生吼道:
THINK, IN, ENGLISH!
之所以这么吼,是因为在他看来,“用英语思维”是那么自然,就如同走路、呼吸、眨眼睛一样,都不需要额外的精力去关注。
这位老师后来有没有加上一些解释,比如think in English就是少用母语、多用英语直接进行听说读写活动,我们无法揣测,但就这个指令本身而言,是容易令人迷惑的,是不清晰的。无法操作、难以衡量的指令,都是糟糕的指令;用英语来描述,think in English这个要求是inadequate,不足的。
五、小心忽悠,避免翻车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教他:出门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是因为陌生人可能是好人,也可能不是好人。同样,告诉你我要“用英语思考”的人,可能是好意,如同上一段所说的那位老师,也有可能不是好意。
有的朋友要问了,不是好意,那是什么意思?
很简单,就是恶意呗!
在听说读写这四项语言活动之外加上一个无法测量、难以操作的用英语“思考”,在我看来,有时不乏一种潜在的傲慢:
你们这些学英语的家伙,你们能用英语听说读写,但你们能用英语思考吗?你们用英语思考,能跟我们母语者一样自然吗?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有你想的这么严重吗?
怎么没有,我看比这还严重!
鲁迅先生说:
我向来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揣测人的。(为避免误解,将原句“中国人”改为“人”)
我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揣测那些抱着“think in English”不放、大肆鼓吹,却又不加解释、说明的人。这样的人有的从英美澳加来,带着上面所说的天生的、不该有的骄傲,以及保持英美国家在英语教育市场上游、垄断地位的企图;有的就是国人,但要么是智力不够,搬运老外的东西搬习惯了,有英美人要求“think in English”,是怎么回事他们也不太懂,反正先搬回来喊两嗓子再说;要么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行当、保住自己的财源,揣着明白装糊涂,也说个“think in English”,以示“咱也跟得上趟”,同时也给英语学习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掌握不了嘛,那就跟我学吧!
中国人乍到英国,开车靠左不容易,反复练练就是了,本来这也没什么,英国人来中国也一样要改变这个习惯;但如果练都没练过就直接上路,那不是要出事故、乃至出人命吗?
朋友们,小心被神圣化的“用英语思维”忽悠你们翻了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