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4-24 23:21:37
咸水歌是广东地方民歌的一种表现形式,主要流传于广东省中山、番禺、珠海、南海等沿海和河网地带的农民和渔民中,而中山坦洲则是珠三角地区咸水歌的代表区域。2006年5月20日,。
▲先来一首坦洲非物质文化遗产咸水歌。龙舟调歌手:陈石。
都听过咸水歌
但你了解其历史和文化吗?
咸水歌是疍家人口耳传唱的口头文化。清人屈翁山的《广东新语诗语》中记载:“疍人亦喜唱歌,婚夕两舟相合,男歌胜则牵女衣过舟也”,可见咸水歌早在明末清初就很流行。
▲朝出海晚归家,是勤劳疍家人的生活节奏。摄/洪喜鹏
▲雅俗共赏咸水歌。摄/文智诚
▲疍家人喜欢一边划艇、一边唱咸水歌。摄/陈景深
中山咸水歌具有特定的地域性。疍民们以船为家,居住在珠三角的河道上,或者沿岸居住在沙田地区的“茅寮”中。这样的生活环境孕育了中山市沙田区民众独特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同样也是中山咸水歌产生和发展的先天条件。
居住环境的不稳定和贫苦引发民众对现实生活的愤慨和不满,同时更满怀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咸水歌便成为他们情感发泄的载体。
▲中山市水乡面貌。图片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据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香山之民在婚丧嫁娶、庆典祀神时,均歌唱以导其情,曰歌堂……
明朝嘉靖年间的《香山县志》中还记载有黄棠所写《长洲烟雨》中对疍民们生活场景的描述:万顶中间螺髻青,人家环遶住升平。鹤汀凫渚虽烟雨,长有渔歌牧笛声。
明代史学家黄佐的《石岐夜泊》里也有:渔歌菱唱不胜春,桂楫兰桡镜光里。
又如清朝光绪《香山县志》卷四《舆地上﹒山川》记载有:风雨初晴岁欲除,舟维海汊意何如。村墟易米盐为钞,蛋艇提壶酒换渔。
中山当地居民自古以来便有唱歌之俗,且世代沿袭,保留着传统的唱法,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咸水歌。
▲老照片里中山水乡。图片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广东省沿海沙田《疍民调查材料》中记载:疍民无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唱歌,触景生情,随编随唱。
疍民在喜庆的日子里唱,在孤苦难过时唱,在出海打鱼、摇船驳艇时唱,在织网绞缆时唱,在田间地头、休闲欢聚时唱,与异性交流时唱,这已经成为他们在生活中进行语言和情感交流的工具。
从居无定所、备受歧视的水上贫民华丽蜕变为今天享誉全国的民俗文化“明星”,中山疍民的这段历史尽管有着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仍然开创出一个美好的未来。
中山疍民脱贫致富,实现小康的奋斗史是中山人民勤劳致富的缩影,而中山疍民的传统歌曲咸水歌能够成为中山民俗文化的代表之一,更是体现了中山人民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热爱生活的美好品质。
▲2014年7月5日,东升镇选送的咸水歌歌舞节目《挥篙踏浪闯四方》获第四届广东珠三角咸水歌会创作金奖。图片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坦洲镇每年都会举办一次让市民热血沸腾的咸水歌大赛。摄/陈景深
新世纪以来,中山坦洲、民众和东升等镇区都大力开展咸水歌文化传承。自2001年开始,东升镇每年均下拨数10万元专项经费扶持咸水歌传承工作。2006年,中山咸水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后几年,中山咸水歌频频亮相大小舞台,成为中山民俗文化的精品。
坦洲、民众、东升3个镇区陆续成立民歌协会、咸水歌传承基地,每年开展水乡文化节,举办咸水歌比赛等。
▲2000年5月12日,火炬区海傍村妇女在庆“五一”曁首届民间艺术巡演活动中演唱咸水歌。图片来源中山市档案馆
▲2017年11月22日,坦洲镇开展“非遗”咸水歌传唱的精神宣传活动。
▲坦洲镇以“非遗”咸水歌唱响主旋律,进农村进码头,在渔船上传唱新编咸水歌。
据《中山年鉴·2009》记载,2008年中山原创新咸水歌《沧海桑田》和《金斗湾》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征歌活动金奖。
2009年郑集思(词作者)和崔臻和(曲作者)的中山原创岭南新民歌《咸水谣》光盘专辑在北京首发。
2011年珠中江民歌大赛总决赛在中山举行,中山咸水歌《沙田情歌》荣获一等奖。
2013年中山画家胡焕良举办“水乡风情”——胡焕良国画展,展现了中山水乡的茅寮、农艇、小桥、流水、老榕树等风景。同年9月,珠三角咸水歌歌会在广州文化公园举行,东升镇歌手周炎敏以《放歌大沙田》荣获“新歌王奖”。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正如著名词作家、诗人、,“对一个古老的艺术赋予它新的生命,好的曲调选出来,可以填上和今天人们的思想情感相吻合的新歌词,人们参与其中,会对这片土地、这里产生的艺术更有情感,是个值得倡导、值得支持的做法。”
▲摄/周宏陶。
作为疍民这一独特族群传承了数百年的口头文化,咸水歌其存在的文化价值正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
本文整理自中山档案方志、坦洲发布、网络
部分图文由中山画刊原创
编辑|bubu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