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
乡
美
魅力广西
民族风情
空白
白话童谣
广西粤剧
壮族高腔民歌
壮族文化元素就在我们身边,民族文化传承,你我共参与,一代一代将非遗文化传承下去。
那些年我们一起哼过的
白话童谣
南宁
在南宁,有一种老味道叫做老水街味道。而白话童谣这一老白话人口耳相传的童谣,你还记得几多?
白话童谣主要流传于广东、广西等地区,具有浓厚的岭南特色和古老的艺术元素,是重要的民族历史印记。不知道唤起了多少南宁白话人的成长记忆。
白话童谣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读起来朗朗上口,是白话地区的孩子最早接触的启蒙文学。它的表现形式和诗歌一样,丰富多彩。
比如这首四言开头的白话童谣:蚂蚁多多,蚂蚁堕堕(也是多的意思),出嚟扛猪仔哟,买鱼买嚟(回去)做三朝。亲切咩?
白话童谣独具特色,有丰富的内容表现,对研究地方语言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
随着科技进步和市场经济发展,新一代儿童对白话童谣的兴趣淡漠,至今只有老人会唱白话童谣,传承出现了断代,民族文化危机重重。
为保护白话童谣这一濒危文化瑰宝,近年来南宁市各有关部门已采取了多项措施。南宁市文化新闻出版局收集并整理出《南宁市城区传统儿歌集》,并向广西图书馆赠送收藏,为挖掘、传承白话童谣的工作履职尽责。
广西粤剧
——传承 坚守
“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可见粤剧的美妙之处。广西地处祖国南疆粤语方言区内,山青水秀,有甲天下的美誉,是中国联系东盟的桥头堡,深厚的文化底蕴对海外华人有着重要的影响。
广西粤剧打开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成为链接中国——东盟交流的文化纽带,同时也将粤剧这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向世界。
粤剧是广东与广西粤语地区流行的最大剧种,又称下四府粤剧或南派粤剧。粤剧演出在广西盛行了几百年,西江流经之处的大小码头,都成了粤剧演出的重要场所。
广西粤剧表演特色鲜明,风格古朴、粗犷。武打出自南拳套路,伴奏音乐高亢激越,唱腔抒情性强,唱念做打声色俱全,充分展现了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
“香菇”“蓝瘦”——可爱的壮语方言“夹壮”笑话令人捧腹大笑,很多人都笑到根本停不下来。用壮语来演出粤剧更是广西粤剧的一大特色,如今少数民族的许多艺术家都参与其中,乐在其中,让广西粤剧的文学价值发扬光大。
壮族人爱歌,不管祭祀、求婚、会友联谊、歌颂美好生活、批判丑恶等,都喜欢通过民歌丰富多彩的内容和独特的旋律来表达。在高旷的山野上,一对对、一群群,你方唱罢我登场,这边唱来那边和。
壮族高腔民歌,就是广泛流行于壮族地区的传统民歌。它极具个性,高亢嘹亮,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吟唱形式多种多样,即兴性和抒情性很强。
高腔民歌主要包括马山永州高腔、武鸣二声部高腔、隆安高腔、上林西燕高腔等,被壮族人民传唱了千百年,是壮族民歌的瑰宝。
随着现代娱乐方式和多元化文化的冲击,民歌日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也导致高腔民歌出现后继无人的状况。同时,壮族民歌书籍在民间已很难找到。为挖掘、保护、推广南宁地区壮族高腔民歌,近年来南宁市各部门已经制定长远的规划。
是不是一提起“三月三”,大家都会联想到“广西”?2014年“壮族三月三”申遗成功,三月三民歌节更是将广西壮族及各民族文化推上了国际舞台,每年广邀国内外艺术家及各界人士参加,开展民歌比赛,壮族三月三已成为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标杆。
非遗文化传承每年借助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广西壮语春晚这些大型展示平台,多次成功将高腔民歌推广至世界各地。加上各部门广泛开展的专项传承助推活动,使壮族高腔民歌进入社区、校园,培养新一代的传承人,确保了这一壮族民歌瑰宝根植在南宁“歌如海花如潮”的民族盛会之中。
壮族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民族文化底蕴深厚,有自己的文字和语言,现南宁地铁的部分导向标识牌均使用壮汉双语,可见国家与政府对保护民族文化的重视程度。让壮乡非遗文化薪火相传、代代守护,需要全社会尤其是下一代的共同参与,只有文化得到继承和发扬,才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监制:王杰清
审核:罗建文
编辑:覃诗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