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青秀| 不出南宁,在这里就能听到“正嘢”的山歌

2021-10-24 23:19:29



今天上午

小青听到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近日,在2017弹唱巅峰决比赛中

广西音乐人赵羽所在的南方战队获总冠军



赵羽是本次总决赛唯一的广西选手,他一直坚持将原生态山歌元素融入流行音乐中,创造了属于自己特有的音乐风格,民族而又时尚。



从全国数万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赵羽有自己的杀手锏——充满南方民族风味的“新刘三姐歌谣”,精彩的表演获得评委的一致好评,著名吉他演奏家龙隆老师对赵羽独创的特殊变调夹吉他演奏方式表示“学到了东西”。经过五轮的“江湖厮杀”,南方战队最终以更高的票数赢得了全国冠军。(via南宁晚报)



广西,美丽的八桂之地,素有"歌海"之称。奇特的喀斯特地貌、灿烂的文物古迹、浓郁的民族风情,使广西独具魅力!山水之美塑造了心中最纯洁的梦想,梦想铸就了山水之间的地域之美,山的那边是你,水的这边是我;阿哥唱阿妹和,歌海荡漾......


用赵羽的话说,民族的音乐是有根的,也是极富生命力的。这一点,小青在南宁市青秀区也有切身的感受。




山歌声嘹亮,木叶沙沙响

——伶俐镇的旋律




唱山歌最早可以追溯到壮族原始社会时代狩猎时的呐喊,真正义意上的壮歌应该是从壮族原始社会中的生产劳动和祭祀活动开始。


壮族山歌历史悠久,相传青秀区伶俐镇村民相信唱山歌可以让天上的神灵感到快乐,消灾除难,求得风调雨顺,于是一直把山歌代代唱传至今。



伶俐山歌队目前由30多人组成,最年长成员75岁,最年青的18岁,男女老少,使用伶俐本土壮话、南宁白话等语言将学唱山歌融入生活,人人能歌善唱。


吹木叶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种吹奏乐器,也称"吹叶",即吹树叶发声之意。相传,壮族群众外出干活时不方便携带乐器,却又喜欢在休息时来上一段山歌,一曲采茶舞,因此随处可见的木叶就成了最好的乐器。



木叶吹奏表演,是通过表演者吹动一片木叶,发出优美、清脆的声音,为正忙于田间干活的壮族儿女伴奏。木叶声加入鼓调,奏响悠扬的旋律,阿哥阿妹随音乐起舞,把壮族人民的生活妆点得更加多姿多彩。


在伶俐镇的吹木叶传唱中,还流传着一首古老的情歌:“高山木叶起堆堆,可惜阿哥不会吹,哪时吹得木叶响,只用木叶不用媒。”


伶俐镇人们对“唱山歌”和“吹木叶”的传承发扬,不仅展示了农村的新气象,表现对劳动的热爱、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也通过民族音乐形式宣传党的政策,表达出壮乡儿女对祖国繁荣富强的无限欢喜与祝福。 




民间艺术知名的“文化品牌”

——民乐“八音”




八音是广泛流行于我国南方的最古老乐种之一,属民间音乐。八音至少早在宋代就出现。南宁市壮族八音则主要由大唢呐、小唢呐、五孔笛、锣、鼓、钹、壮族乐鼓等组成,分别扮演各种角色进行自拉、自打、自唱的一种民间艺术演唱形式。在青秀区的刘圩镇和长塘镇,都能感受到八音的魅力和文化氛围。


刘圩八音源于广州八音,后吸收邕剧、壮师剧和壮族民间音乐的元素发展而成,兴于清代,盛于清末民初,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广泛习用于农村的婚嫁、祝寿、新居落成、迎宾等等喜庆活动。



刘圩八音乐队由大唢呐、小唢呐、无孔笛(壮族民间乐器)、二弦、秦琴、鼓、锣、钹和壮族岳鼓等组成,为壮、汉乐器的结合。



八音演奏分文场与武场,武场“八音”只用唢呐,配以锣、鼓、钹等打击乐器,气氛热烈欢腾;文场“八音”主要由丝竹乐器和轻型打击乐器演奏,配以人声清唱,风味轻盈飘逸,优美动人。所奏曲目都源自壮族民间戏曲和民歌音调,共有乐曲一千多首。


如今,八音已成为刘圩镇民间艺术知名的“文化品牌”。

 


长塘镇定西村楞仲坡,有一位民间音乐爱好者,同时也是八音律文化传人——现年55岁的周建孟先生。他多才多艺,师从父亲学习八音律,是八音中的唢呐演奏者,现任定西村文化团团长,利用农闲时节组织乡亲们进行娱乐文化排练,现管理团队有90多人,其中八音律成员有10人。


图 | 青秀作协


周建孟和他的团队,对于民间音乐的传承有着很大的贡献,也为长塘镇的乡村建设增添了一份传统文化韵味。




壮族的特色大鼓

——南阳大鼓




南阳大鼓又叫种劳,是壮族的特色大鼓。呈圆墩形,鼓框用杉木板拼制,以竹篾圈箍紧;鼓面直径和鼓高均为60厘米,上口单面蒙以牛皮或蟒皮,用鼓钉固定;鼓腰稍粗,两侧各置一对鼓环;鼓底敞口并向内收束;将鼓置地,双棰击奏,发音洪亮。



大鼓表演在青秀区南阳镇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每逢春节等节日,或者谁家有嫁女娶亲、子女入学、添丁、乔迁新居等喜事,都会敲锣打鼓庆贺一番。



鼓队吹、敲、打分工明确,曲调丰富,易编易排,极富于乡土气息,成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南阳大鼓队曾多次获奖,2016年以南阳大鼓为题材的微电影《古岳的鼓》荣获第四届“我的长辈”微视屏作品(国际)大赛最高奖项--“评委会奖”。





说到南阳镇的音乐文化,不得不提古岳坡生态综合示范村


这里是《赶圩归来啊哩哩》词作者古笛先生的故乡,在深厚的民俗文化根基与古笛先生的影响下,古岳坡的芭蕉香火龙、采茶剧等具有本地特色的壮族传统民俗文化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并在开发建设过程中明确以“休闲旅游、文化艺术”为发展定位。目前,古岳坡引进了20位摄影、音乐、油画等方面的艺术家及多家文化创意企业长期入驻。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表演也用来歌颂新社会、新生活,用来显现人们的乡土文化风采。


近年来,青秀区在城乡建设和发展经济中,兼顾乡镇、农村传统民俗文化,十分重视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将现代艺术、商业业态、民间传统与时尚前卫多种元素相互碰撞,使得地域品牌展现出浓浓的人文特色。


无论是在“三月三”节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还是近年的文化旅游节期间,青秀区着力举办各式各样的民俗活动,带着文化走进社区、走进校园、走进景区……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提升民众的参与体验。


图 | 阮立峰


9月14日的“重温经典 追忆青春”第19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绿城歌台”群众文化活动青秀区歌台演唱会在南湖公园三月三欢歌广场举行,数千市民在现场观看了演出。一首首经典的歌曲,领我们走进那个时代、重新认识那一代人,音乐赋予的正能量也让我们了解更多民族文化、更加热爱生活。





9月30日,以“东盟之窗,创意青秀”为主题的2017青秀区国际创意文化旅游节在民歌湖广场拉开帷幕。在开幕式现场,有精美的古代服饰、天籁妙音般的钢琴曲、独具特色的民俗表演…… 



在城区的四个乡镇分会场,更是体验到民间传统艺术与时尚创意文化融合,展现了深受民众欢迎的青秀区都市休闲文化氛围。


小青还记得,在喜迎十九大特别节目《还看今朝·广西篇》中看到广西“民歌天堂舞飞扬”的画面时的激动心情。热情淳朴的民风,是我们的正能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最强的生产力。



保护民族文化,留住精神家园。增加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了解,留住乡村历史之“根”和文化之“魂”,为乡村建设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喜迎十九大,加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实现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青秀区一直在行动!


(来源:本文由南宁市青秀区委宣传部、哎哟喂联合制作)

相关资讯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珠三角传统民歌爱好组